close

三姊夫曾私底下透露:「前兩天,午後必有雷陣雨,一下雨,路就崩塌,不下雨時也燠熱難當,坦白說,也不看好你們這些城市來的“弱雞”,所以,打從一開始就認為你們一定會半途而廢……。」

小弟阿強因“姊命難違”,特地於前一天親自走了一趟,去勘察路況。

公園裡樹蔭底下一群飲酒談笑的阿嬤知道我們才去過老七佳,豎起大姆指說:「老七佳,好地方,但現在連我們都上不去啦……」



旅程的第一天

全體順利地在高鐵左營站會合,吉兒的弟弟和三姊夫分別開了一輛休旅車和轎車來接我們,沿著88號快速道路車行約一個小時就到了歸崇村。但一踏入村落,映入眼簾的卻完全打翻了原本對原住民村落的刻板印象,歸崇村是個可以和現代完全接軌的村鎮!

這時候,吉兒挨罵了:
哇!這裡怎麼這麼熱鬧?  (大家原以為會是個窮鄉僻壤的小村落!)
咦!那不是7-11嗎?  (才進村子口就看到一家7-11,而且沿街大大小小的商店一大堆!)
吉兒!你怎麼不早說這裡有商店,妳看,害我帶了一大堆零食! 
(看來吉兒隱瞞真相的工夫是一流的!)

進了家門,受到她一家人熱情的歡迎。我們放下行李,喝下張媽媽為大家準備的冷飲就整裝準備出發前往老七佳。老七佳是排灣族古老的石板屋聚落遺址,吉兒極力推薦一定要去的景點。出發前,阿強先為大家做了簡單的行前說明:「先騎摩托車,騎到不能騎就改步行上山,昨天已先親自走過一趟,確信路況通暢可行。」的確簡明扼要,但我聽得霧煞煞,什麼叫做“騎到不能騎為止?”我心中有點納悶,不過,沒關係,路暢通就好!

這時候只見三姊夫在一旁猛打電話,因為機車還少一輛,而三姊正把一輛一輛的機車自不同的地方騎過來。吉兒這時候向大家徵求騎手,我不會騎,好在派崔克及眾多姊妹都行。結果派崔克、麗琴、阿豹出列,再加上阿強、吉兒共五位。見大家快要出發了,張媽媽趕緊自廚房端出剛煮好的奇拿富 (Cinavu) 要我們帶著,好當午餐吃,而吉兒的老爸找出三、四支他使用過的拐杖,要我們拿在手上沿途打草,他擔心山上蛇多。

騎到不能再騎為止!

阿強腰間插著一把勇士刀 (番刀) 跨上他的野狼125,我倆一組當領頭羊,吉兒則載著崔萍共騎唯一的100cc殿後,其餘3輛,都是125的大車,夾在中間成一字縱隊前進。


這位就是我們的響導,吉兒的小弟,阿強先生。

老七佳石板屋聚落位於力里溪的左岸,海拔大約500多公尺,四周有南久保山、力里山、石可見山,幾乎四面環山。從歸崇村到老七佳聚落共有兩條路徑:一是「古道」,一是產業道路。「古道」雖然距離較短而且風景較為優美,但陡峭難行,阿強並不瞭解每個的人的體能,不敢造次,所以帶大家走原本可行汽車、摩托車的產業道路。

沿著力里溪畔,先走上一段「屏132」縣道,但不久之後,就往河谷下切。下切的路途極為崎嶇,這道路受到88風災的摧殘如今千瘡百孔,至今尚未完全修復,尤其力里溪上的幾座橋樑早被洪水沖得無影無蹤。


騎摩托車通過這些難以駕御的路段不但需要技術更需要過人的膽識,這挑戰往往超出城市少女的能力,這時候需要阿強的協助才能強渡關山。


路況崎嶇難行,以這張照片為例,這坡段上下落差極大,坡度陡得有點嚇人,為了安全起見,後座的人下車步行通過,好讓摩托車能夠輕騎衝刺過去。


有些坡段盡是碎石地,怕滑,領頭羊阿強得先下車整理一番,以確保後面來車的安全,多謝阿強一路的用心和照護。


又是一個徒坡,路顛簸得讓阿豹的下巴快要掉下來。


她只是下巴往下掉?或是在尖聲驚叫“我的媽媽呀~~~~!”


年青時,也曾經騎過摩托車,但如今開車開慣了,再也沒有勇氣騎這種“皮包鐵”,看著這幾位騎士手身如此矯健,神情如此鎮定,我好生佩服。

哇!原來是要渡河了!


終於到了可以行車的終點---力里溪的溪谷。阿強教大家先把車停好,再用枯草鋪蓋在車上,遮陽防晒。接下來,咱們就要渡河了。


滾滾溪水,我的天呀!水流好強勁呀~~~~,每個人捲起褲管,把鞋子掛在脖子上。走在前面的人先用拐杖試探水底下那裡有墊腳石,後面的人則跟緊前面的腳步,亦步亦趨,小心的渡過去。


你若問馬力:怕不怕?她肯定說:很怕~~~。下次還要不要來?她會告訴你一百遍說:還要~~~!


呼~~~,終於全體平安渡過來了!


阿豹一邊穿襪子一邊問馬力:「剛才過河時,你有沒有被自己掛在脖子上的臭鞋襪薰得半死?」 


蘇珊和吉兒也是老朋友了,她離開台灣五年多,如今剛從美國回來沒幾天就參加這趟夭壽嚇人的旅程,好在派崔克寸步不離的隨侍在側。


過了溪,就開始步行爬坡。現在大概逼近正午,頭頂著大太陽的確燠熱難當。半途中,阿強看碧珠體力快不行了,抽出腰間的勇士刀,砍了一截樹枝,為碧珠削出一枝枴杖。(Patrick 攝)


大伙在此深刻體驗到「轉個彎就到!」只不過是個美麗的謊言。(Patrick 攝)


就快到老七佳的村子口了。(Patrick 攝)


終於到了老七佳聚落,大伙坐在吉兒及阿強三姊夫新整修好的石板屋門口喘息。從崔萍 (右起)
、碧珠、麗琴通紅的臉色就可知道這一路走來並不輕鬆。


人到了村子後,阿強首先在大灶裡升起狼煙,這是要告訴週遭目前正在耕作或狩獵的人說此刻有人來到老村子了。吉兒經驗老到,知道這一路走來大伙早把身上帶來的飲水都喝完了,她迅速地在火灶上擱上大鍋燒起開水。


石板屋中有一高大石板,比人還高,垂直插入地底,不但上頂住屋樑還深入地下近一公尺。阿強介紹說:這叫「祖靈柱」。從這名字,這石柱的意涵和重要性對排灣族的族人而言就不言而喻了。日後,遇到了鄭超先生 (查理法特),他進一步補充:通常祖靈柱前有一石凳或木凳。這張凳子,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坐的,既使屋主也未必可以,只有部落裡的頭目、巫婆和勇士才可以坐。


照片畫面的正中央是阿強身上的配刀,但請注意刀的上方有兩樣東西:一是用鐵絲纏繞,掛在屋簷角上的一塊豬骨頭,另一樣則是一根長有許多刺的植物。這兩樣東西都是排灣族人在新屋落成時拿來阻擋邪靈用的。


燒好了熱水,休息了差不多,大家迫不及待的打開張媽媽為我們準備的奇拿富(Cinavu)。奇拿富,是排灣族的傳統食物,原本只有在祭典、節慶、生育、遠行、從軍、結婚時才能吃得到的美食,今天我們有幸,有機會嘗到這十分特殊的風味食品。

從橫切面看可以知道,最外的一層是牧草葉,牧草葉細長質硬,像平地人的粽葉一般,可將柔軟的內餡固定牢靠。第二層是假酸漿葉 (lavilu),直接用來包裹內餡,可食用。內餡是小米、花生及五花肉。奇拿富不論是外觀及作法都有點像在台北南門市場裡所賣的「湖州粽子」。吃的時候需先去掉不可食用的牧草葉,而第二層的假酸漿葉 (Lavilu) 是可以連同內餡一塊吃下肚。

生平第一次吃,感覺裡頭的小米飯滑嫩可口,可是外層的假酸漿葉葉片可能是因為包裹得太多層,太厚了,難以下嚥,所以用手指先撥掉幾層,待稍為薄了一點之後,我就可以大快朵頤了。


待大家吃飽喝足休息夠了,阿強便開始為我們導覽這老聚落。村子裡的石板屋以頭目家的最具特色。


本以為這會是一個荒煙漫草、被人遺忘的破舊遺跡,但當我一走進這聚落,卻發現這聚落規模不小,而且保存得相當完善。阿強說目前這裡共有70餘座石板屋,漫步其間可以感受到排灣族傳統聚落的古老氣息。阿強又說,這個聚落在族人及學者的努力奔走之下,文建會已同意將此聚落遺址列為「世界遺產的潛力點」,準備向聯合國世界教科文組織 (UNESCO) 正式申請為世界遺產。的確,放眼看去,這地方很容易讓人感知到這是一個深具傳統文化,能深刻表現排灣族祖先生活智慧的文化教室。


排灣族的雕刻,傳統上都是平面浮雕。在此,頭目家的石板柱上刻著家族的傳說或家族的豐功偉業,其中有兩隻對稱的百步蛇或一隻盤著的百步蛇、男人女人共飲、男女頭像及太陽等都是常見的圖騰,當然還有描述英勇打獵的事蹟。


對照一下村子裡的國小操場司令台上的壁畫,其中排灣族的圖騰元素幾乎是一樣的。


生意盎然的大樹配上枯寂的老石屋,在此,生死榮枯有著強烈的對比。


排灣族的家屋,蓋得很低矮,進門都必需彎腰,但原住民們都很高大魁梧,為何要蓋成這樣呢?阿強說主要是防止敵人的滲透,免去被獵殺的危險。


這根石柱上掛著一塊山豬的下巴骨,正下方的石板屋據說是這聚落中最古老的一座。(這張Patrick拍得妙)


部落內的石板屋結構依山而建,早期的石板須從遠方的七佳溪中,以人力合力運回部落,由此亦可見先民篳路藍縷的建鄉精神。


聚落內的石板屋風光。


聚落內的石板屋風光。


不免對石板屋頂上許多白色的圓石感到好奇,最先以為只是族人取來壓頂防風用的,但阿強說這可是用來欺敵、嚇阻敵人用的,讓敵人誤以為這部落是凶猛的、不好欺負的。自遠處乍看,這些白石頭真的像一顆顆的骷髏頭!


聚落內的石板屋風光。



吉兒的三姊秀秀,原住民的名字叫“黎芙葛絲”,是位七佳部落的媳婦。她曾經對我提起說:每一年,總會有那麼幾回,全家人由家裡的長輩帶領,扶老攜幼,帶著食物、飲料,自山下的的村子回到這老聚落來住上一晚。全家人會一起動手作一個以傳統食物為主的晚餐。夜裡,山裡頭沒電,於是便起個營火,全家人圍坐在營火的四周。這時刻,家中長輩當著眾人的面前,用母語再三的以祖訓來告誡大家、提醒大家過往的歷史、精神。同時,每一位小輩會被大人們要求,用母語述說自從上次山上聚會之後每一個人的遭遇、所經歷過的故事。我覺得這種作法很令人感動,一個部族的傳統、語言在閃爍的火光當中深深的烙印在每一位族人的腦海中。經由如此而傳承下去。接下來,一家人便會在滿天星斗的月夜下聊天、唱歌,……哇,可以想像這會是多麼美麗的畫面呀!


這是文化人鄭超的家。門牌上告訴我們,鄭超是他的漢名,而他原住民的姓氏是「魯古薩恩」,名字是「查理法特」。他和吉兒有些淵源,他是吉兒三姊夫的三姊夫。鄭先生在七佳的山腳下經營一間「龍門客棧」,可惜,也毀於88風災。


鄭先生家牆上的山豬、猴頭骨裝飾物。事前沒和鄭先生相約,否則可以聆聽到鄭先生豐富精彩老七佳的人文歷史。


這兩位姑娘左邊的是馬力,右邊的就是吉兒Jill。


聚落內的石板屋風光。


聚落內的石板屋風光。


差不多了,該結束了。


臨走前再看一眼頭目家的屋子。


太陽偏西了,該是回去的時候了。循原絡往回走,上山需要兩個半小時的來時路,下山只花了45分鐘。遇到河,一樣,大家默默的、很有經驗的脫鞋、捲褲管、過河,沒再聽到有什麼人鬼叫了。騎上摩托車,油門加到底一路衝上回家路。才上屏132,天就暗了下來,遠處,南台灣海峽上一片火紅,眾人皆停下車來觀賞。此刻阿強的手機突然響起,是張媽媽催我們快快回家,飯菜都準備好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k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