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清晨6:15,戶外 -5℃,室內2℃。

一大早,在此過夜的商隊犛牛群在山屋前的廣場上四處徘徊,正期待它們的早點。不久,牧童自廚房走出來,手中捧著一大桶餿水,眾牛見狀一擁而上,相競靠攏爭食,惹來牧童大聲斥喝,顯然擁上來者皆非牧童首要餵食的對象。只見牧童先走到最高大、最壯碩的領隊牛面前,待領隊牛吃過之後,再走到牛隊中最老的一隻。剩下的,才全倒在地上的幾隻大鐵鍋中,待牧童吆喝幾聲之後,牛群才敢再一擁而上,立刻引發一場激烈的牛體衝撞帶出一陣陣急促雜沓的牛鈴聲,既使只是一盆餿水仍舊得按長幼齒序、強者先食的規矩。我在一旁看得明白,既使小小的牛群也有其一定的社群秩序。


山屋前的廣場上的商隊犛牛。

太陽升高之後氣溫也隨之迅速竄升,天高氣爽,氣溫竟達15~16℃。山坡上的積雪融化得很快,泥巴步道泥濘不堪,一路盡是稀里巴爛。厚厚的雪泥沾黏在鞋底下,不時得用鞋跟狠狠地踢在路旁的石塊才能去除鞋底下的累贅。

泥厚路滑,我笨拙的腳步走得踉踉蹌蹌,常常一個不小心,嚇得走在我前面的崗嘎及身後的契特拉常得相爭地奔過來抱我、攙我,深怕我一個閃失就摔落在一尺外的萬丈深淵,掉入那滾滾奔流的大德河裡。

崗嘎瞧我走得如此膽顫心驚,便試著由他先在雪泥中踏出一步一步的腳印,確定每一步安全、不滑才要我踩著相同的足跡跟著前進。要不然,崗嘎便會不時上上下下地試圖在山坡上找尋人跡較少、尚未被踩爛的犛牛徑讓我走。常為了多一份安全,而寧可多繞一點路。


瑪奇歐摩(Machermo,4410m)就在山谷底下,一隊人馬正緩緩走上坡來。四周深黑的山壁,雪白的積雪,正是此刻喜馬拉雅山脈步道上最佳的寫照。


春天健行時多了雪景,這是秋天健行時所享受不到的好處。


走在前面的崗嘎,在雪峰前留下的身影。


小村子裡的民居,孤零零的獨自一戶在風中。


一隻黑鴉,在風中和那經幡共舞,崢嶸的山頭是這舞台的佈景。


路旁的植物見證昨夜的那場大雪。


風從喜馬拉雅山的高原深處吹過來,不管你是印度教徒、佛教徒或無神論者,都會抬起頭來悠悠地凝視這旗、這瑪尼堆、以及石堆後的山峰。

由多雷(Dole)到佛切坦嘎(Photse Tenga, 3675m)小陘蜿蜒向下,路旁盡是樺樹林,此時樹葉落盡,枝幹上薄如紙質的樹皮引我注意。斜坡上白雪覆蓋,千百棵樹幹盡插在雪堆裡,雪地上樹影斑駁,饒富趣味。途中經過數處冰瀑,晶瑩剔透,印象深刻。

由佛切坦嘎到蒙拉(Mong La, 3973m),一路仰攻,要克服300公尺的高度差。崗嘎說一般的健行客差不多要花一個半小時才上得了,而當地的百姓只要45分鐘。相同的路段,雖然幾天前才剛走過,但那次是個輕鬆的下坡。如今的仰攻,我應該是走第二次了。上一回,是去年的EBC,自佛切走回南切的那一次。那次是走在初秋的天空下,沿途紅葉紛紛,秋意甚濃。現在雖值初春,但此刻卻甚為乾枯、蕭條,真不可同日而語。勢必要等到印度洋季風(monsoon)充沛的水氣的滋潤,這山谷才可能再次甦醒,帶回秋紅前的綠意。

站在山腰上,隔著大德河,遙望對岸,上次8個人自佛切過河而來的景象,歷歷在目。

上到蒙拉,我果真只花了45分鐘,證明我也算是一個合格的local people。快接近蒙拉的大佛塔,心情倒有點擔心,擔心Frank不耐寂寞,早就離開這裡到別處去了。當我在Buddha Lodge門前看見了笑盈盈的帝里,我才放下心頭的不安,真是喜出望外。

Frank後來跟我說此地山屋簡陋,生活條件頗差,又連續下了兩天大雪,無處可去,真是無趣之極,不是沒有動過先行下山的念頭。問他,為什麼還守在這裡,不先離開?他又默默無語。


健行資訊:Day11,04/03,自瑪奇歐摩到蒙拉

健行起點:瑪奇歐摩(Machermo),4410m
午餐地點:多雷(Dole),4040m
健行終點:蒙拉(Mong La),3973m
夜宿山屋:Buddha Lodge
健行時間:約5小時


中午,來到多雷的Trekker’s Lodge吃午餐,此刻眾多的外國健行者他們的下一站正是我的來時路。


多雷的Trekker’s Lodge 山屋前的一對母子。


幾天前,來這裡之時正值濃霧彌漫,並不知道這山屋前竟有這麼寬廣的視野。


冰雪中的樺樹林。


巖壁上垂掛了不少冰柱,頗是有趣。


途中經過數處冰瀑,晶瑩剔透,印象深刻。


從蒙拉遙望佛切,佛切就在對面的半山腰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k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