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勇闖天關:聖母峰基地營紀行
作者:安新民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07年03月19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1346359
裝訂:平裝

這是我的第二本書,在深入瞭解它之前請先看一段精彩的影音導覽:

http://youtu.be/UhPcR5EiFTM
(此MV的配樂即是尼泊爾著名的民謠 Resham Firiri)

Ode to Kala Pattar:
 

My feet are walking

My nose is running

My heart is racing

My head is exploding

 

         --- Am I dying ???


腳不停地在走
鼻水流個不停
心跳像在賽跑
我頭疼痛欲裂

我是不是快要死了???

一首隨手自山屋牆上抄下來的打油詩,卻十足反應我們在山上的寫照




沒錯,八個肉腳,做了個一生中難以置信的決定
用這本書,獻給所有用雙腳去實現夢想的勇者!



時報出版
的官方網站:
http://www.readingtimes.com.tw/ReadingTimes/ProductPage.aspx?gp=productdetail&cid=mchb(SellItems)&id=KT2007

若覺得前面 YouTube 的影音檔不過癮、不夠清晰,則在 此網頁中留存可下載的 PPT 檔

博客來: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57613
誠品書局: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110931680655
金石堂: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LID=se008&kmcode=2017300005848&Actid=wise&partner=



勇闖天關,書封前頁


勇闖天關,書封後頁


                                 
《勇闖天關》勘誤表

1. Page-18:Gorden 的雪巴肯拉吉的英文名字應為:Khem Raj Rai
2. Page-19:Liling 的雪巴朴里,其「中、英」文名字應為:朴里及Phuri Sherpa
3. Page-82:下層文字倒數第二行:「大家放下包背」,應為「背包」。
4. Page-169:上下兩張照片的圖說倒反了。

5. 有些朋友建議我,在 Page-91 下方那張照片的說明「後半句」,最好不要這麼說,有失對山的敬意:

「在丁波切的午後斜陽讓阿阿瑪達布琅更為立體,一掃昔日我對這座山的輕視。」改為
「在丁波切的午後斜陽讓阿阿瑪達布琅更為立體,一掃昔日我對這座山的批評。」

6. Page-017:有關 Liling 的介紹,“她是一個欠的人”,改成“她是一個欠鍛鍊的人”


以下則是來自克里希納(Krishna Dahal)的指教,大都和羅馬拼音有關:

1. Page-35:文字上層的 Tamadhi 廣場,改為 Taumadhi 較妥。
2. Page-36:庫瑪莉(Kumali),應為Kumari。
3. Page-66:文字上層 和 Page-68 的圖說中的 Daphe,應為 Danphe。


更新資訊:附錄三、登山裝備和藥品

承蒙老友浩苓以他去年(2010年)登 EBC 沿途親身之經歷所提供之最新資訊,足以更新我 2006年所作的記錄,尤其沿途山屋硬體設備更新的速度驚人,當然也順帶影響了諸多行前的準備工作。現以紅字標記他所作的更新或補充:


一、 與衣有關:

帽子:需要二種:
寬邊遮陽帽:高山上陽光及紫外線十分強烈,塗防曬油不如作好充分的遮陽,一般的棒球帽恐無法保護你的脖子及側臉。
保暖毛帽:頭部是人體散熱最快的部位,遇風大及太陽下山氣溫驟降的時刻,切記作好頭部保暖的工作。要選用兼具防風及保暖的材質。

手套:看季節、天候狀況的需要而定:
防風保暖,若能有防水(雨)更好。
若在雪地或極冷的狀況下為方便相機操作,建議使用那種除大姆指之外其餘四指可以折下的 mitten式手套。所謂 mitten式手套即除大姆指外四指皆縫合的手套。若還擔心裸露在外的手指會凍則可在 mitten手套內先套上一件輕薄的棉質工作手套,這可在一般的雜貨店買得到。

排汗內衣/褲:3~4套,山上洗衣不實際,攜帶數量則端看個人忍功程度而定一般約3天換一套,建議:長袖2件、短袖2件。

排汗襯衫:
1~2件。可分厚薄,薄的可在較不冷的低海拔穿,厚的可在較冷的高海拔穿。

中層保暖衣:1~2件。可分厚薄,薄的可在較不冷的低海拔穿,厚的可在較冷的高海拔穿。

Gore-Tex外套:1件,其可防風、防雨,和中層保暖衣(刷毛衣)合用應該足以禦寒。目前登山裝備用品發達,有許多機能、材質和Gore-Tex相仿,但價格相對便宜的外套可以取代Gore-Tex。

排汗褲:2件,白天行進或高度不是太高時適合穿著。帶二件,有機會更換。可選擇厚薄各1件,可以4000 m作為更換的基準。

保暖褲:2件,在高度偏高或入夜後休息時適合穿著。帶二件,有機會更換。

雨褲:1件,若不喜歡雨褲不透氣的材質,也可在加德滿都塔美爾區買件便宜的Gore-Tex材質外褲。MIT有約1000元左右的透氣雨褲。

排汗材質的大毛巾:一條,可擦汗,大太陽下可用來包臉防曬,天冷時可當作圍巾使用。最好用的應該是魔術頭巾:吸濕、排汗、保暖、體積小功能多,可多帶幾條。

暖暖包:若干。

二、 與食有關:

保溫瓶:一個,750cc~1500cc大小。飲水必須經過煮沸才合乎衛生,若能喝溫熱的開水有驅寒保暖作用。在高海拔地區容易脫水,且為 防止高山症也需要多喝水,建議每天必須飲水3~4公升左右。一般,嚮導建議,行進間可喝少許,潤喉既可,到山屋再大量補充熱開水,保溫瓶500cc應足夠。

隨身水壺:600cc~1000cc,攜帶可耐沸水高溫材質的水壺。建議帶1000cc的水壺。

個人餐具:可免,因山屋或隨隊廚師皆有齊全準備,但可攜帶一只鋼杯及一支湯匙,隨時可以沖泡自己帶來的茶包、阿華田等。

隨身行動糧:一些零食、巧克力類,隨時補充體能。下午晚餐前補充熱量,相當需要。

三、 與住有關:

睡袋:
一具,充填物最好為100%羽絨,並注意充填物的重量至少850~1000公克。目前,山屋內均提供厚的泡棉睡墊、厚毛毯或棉被,還算乾淨。若不嫌棄亦可不帶自己的睡袋而用當地的寢具。若所攜帶的睡袋重量不足,擔心不夠暖,可加一層刷毛內袋,效果顯著。

個人盥洗用具:一組。

衛生紙:上廁所須自備衛生紙。衛生紙要多帶,然用於大解者有限,用於醒鼻涕者多。除非你練就尼泊爾人那種手壓鼻翼,左右開弓,赤手空拳把鼻涕噴往數尺外的功夫。每人最少1包。

濕紙巾:非常實用,可多帶。在用水不方便的地方只有靠濕紙巾潔手、擦拭身體。數量自行甄酌。

充氣睡墊及防潮袋:若為露營式健行就需要,若一路皆為山屋式健行則可免。



今日,EBC健行路線沿途,山屋的狀況


瞧浩苓舒適的樣子。山屋的清潔、硬體設施與幾年前我去的時候已有大幅度的改善。



基皓(Arthur)、浩苓坐在山屋的床邊。注意看照片中的細節:空間不太大,兩張單人床,床上有褥壂、床罩、枕頭、厚毛毯,可開啟閉合的玻璃窗,窗帘,我還看見木門配上了完整的金屬門栓。別嫌我小題大作,我在告訴大家,現在的山屋很進步了。


之前,半夜裡起床上廁所是件很苦腦的事。先摸到頭燈、起身、把禦寒的衣褲一件一件的穿上身、爬出睡袋、套上鞋。小聲地開門,走出20公尺外的戶外茅房,更別提那凍得直叫人打哆嗦的寒氣。匆匆地在茅房裡的那個土坑上解決後立刻奔回山屋,再依上述之反方向程序躺回睡袋,辛苦吧?現在呢!聽說已有不少山屋已有臥、衛一起的“高級套房”了。


四、 與行有關:

登山鞋:
一雙,最好為高筒、鞋面具Gore-Tex材質(防水)、黃金鞋底。

排汗襪:至少三雙。由於無法天天換洗,因此不要穿運動棉襪,棉襪吸腳汗易生臭味。3-4雙厚的中、高筒排汗襪。

登山杖:平衡、卸力都很有用。建議最好使用兩支。

綁腿:一雙,具防水材質,用於下雨天、雪地行走時可防止雨水、積雪滲入鞋內,且可防止褲腳髒污。

護膝:一雙,於下坡時具吸震保護膝蓋的功能。

涼鞋或拖鞋一雙:在山屋中休息或洗澡時穿用。

五、 其它雜項:

隨身背包:
裝行動時隨身之雜物,如水壺、衣物、雨具、及乾糧等。大部分的行李已交由挑夫背負,隨身背包只需20 ~ 40公升大小,可負重約5Kg之背包即可。

防雨背包套:為隨身背包、相機背包等防雨之準備。目前30公升左右之背包均附背包套。

頭燈:一個,但電池組要多準備。在高海拔地方電池使用效能變差,可能只有平地的 60%,平均每2~3天要消耗一組。目前 Led 燈又亮   又省電EBC一趟行程 2個電池用不完,且山屋己相當進步,均有足夠的電燈照明。僅少數幾個地方夜晚起床上廁所還需用到頭燈。

太陽眼鏡:一付,要能充分抗UV。防紫外線、防雪盲之用。

口罩:1付,禦防極大的風雪。可以魔術頭巾替代。

童軍繩:或尼龍繩一小綑,可當晾衣繩或綑綁東西。

可封口膠袋:各種 size大小若干,可防潮、收納。

溫度計、高度計、指北針。

備用眼鏡。

一般小型塑膠袋:若干,男生用於夜尿。許多山屋其寢室和廁所分離,廁所建於戶外,夜半外出尿尿苦不堪言。但,眾多塑膠袋不如一只廣口塑膠瓶來得有環保概念。廣口塑膠瓶或醫院用的塑膠尿壺,目前已不需要。現今,山屋的廁所都設在屋內,出睡房門口幾步路就到了。少數山屋甚至是2人一間的套房,內含廁所。第一天在 Phakding住的山屋,2人一間,含浴、廁,熱水充足。

六、電氣數位相機:

充電器:相機、手機電池的充電器一定要帶,山屋裡充電插座都是萬用的,無論甚麼型式的插頭都可以使用,從3000m到5000m的每個山屋都提供充電服務。海拔越高費用越貴,從300盧比/小時到750盧比/小時。一般充電平均需約2小時。天氣越冷電池消耗越快,但目前新一代相機,只要照相時不開螢幕只使用視窗就很省電。全自動數位相機相對耗電,平均2天要充一次電,多帶2個備用電池是好方案。如何省電,端看個人相機功能及使用習慣了!

手機:根據 2011. 05. 08 一則新聞報導,尼泊爾通訊公司,2010 年底在聖母峰的山腳上,安裝手機基地台。英國一名登山家,於 2011年5月5日攻上聖母峰,並在聖母峰峰頂用智慧型手機寫「推特」,這是全球第一次有人在聖母峰頂發送微網誌訊息。

Internet 網路:Dingboche有一間大概是世界上最高的網咖了,海拔4410m,100盧比/10mins。用的是ACER5000系列的NB,店主說還不錯蠻耐用的而且穩定,訊號也算穩定,這裡是可發e-mail的最高點了,未來也許整個EBC路上都可以有網路可以使用了。


七、個人藥品:視個人體質需要而定

預防高山症:如紅景天(中藥),或丹木施(西藥)若干。

感冒藥:一般而言,最普遍的疾病是因水土不服而引起的感冒和拉肚子等症狀,如上呼吸道感染、喉嚨痛等。除一般成藥如普拿騰感冒膠囊之外,建議前往熟識的醫生處,按各個人過去的病歷準備比較貼切的感冒藥為較妥。

止瀉藥:可依個人習慣準備,如行軍散、征露丸、暮帝納司等,但造成拉肚子的原因眾多而且複雜,建議前往醫院尋求醫生之建議。

綜合維他命:如善存等。

胃藥:制胃酸,如健胃仙等。

暈機 / 暈車葯。

OK繃:各種size各幾片,或3M透氣膠帶。

外傷藥:小護士、金黴素、優碘等。

止痛藥:百服寧等,百服寧也有退燒的作用。

高單位維他命C片。

喉糖:高海拔寒冷乾燥,普遍有昆布咳(Khumbu Cough)的症狀,喉糖可舒爽喉嚨。

護膚保養:高海拔紫外線超強,天氣乾燥需帶防曬乳液,護唇膏,或凡士林,或綿羊油:防止面頰、皮膚乾裂破皮。女生也可多帶保濕護膚的保養品。

肌肉酸痛:如撒龍派司等,或當肌肉、肌腱扭傷時使用之辣椒膏貼布。

八、自備食品:

要帶那些食品?帶多少?實因人、旅程長短而異。就以我去Gorkyo Lake(第二次健行)為例:去頭去尾,共有12天在山上,且由於我還頗能適應當地食物,也不太挑食,因此所攜帶的食品大致上不是用於取代當地山屋裡的三餐,而多屬輔助性、去嘴饞的目的。而且假設,是到了旅程的下半段才會覺得胃口膩了、受不了。我所攜帶的自備食品的種類和數量如下:

泡麵:4包,除非我的胃口極差的狀況下才會用到。
湯包:6包。
罐頭:6罐,如鯖魚(有蕃茄醬的那種)、豬肉(醬)、牛肉(醬)、烤鰻魚、花生麵筋等,要買那種有扣環易開罐的那種。
香鬆包;10小包,撒在白飯上,佐味。
阿華田(熱可可):6包。
咖啡包:6包。
豬(牛)肉乾:若干。
脫水蔬菜(水果):若干。
口香糖:潔牙、口氣。
巧克力糖,我喜愛不摻奶油、帶點苦的黑巧克力。
運動飲料粉:若干,補充電解質。

九、穿衣原則:

低海拔較不冷的地方:
行進間:短袖排汗內衣 + 薄的排汗襯衫 + 薄的排汗登山褲。
停下來休息時:再加上防風衣保暖。

高海拔較冷的地方:
行進間:長袖排汗內衣 + 厚的排汗襯衫 + 厚的排汗登山褲。
停下來休息時:再加上防風衣保暖,中層保暖衣視需要添加。

一停下來就要加衣服,讓汗及熱氣慢慢散去,否則感覺到冷再加衣服就來不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k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