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巴勒摩古城區的羅馬大道、馬奎達大道、艾曼紐大道堪稱巴勒摩的門面。任何時間,站在這幾條大街上一眼望去盡是熙來攘往的人潮、車潮,而兩旁都是精緻且具現代感的櫥窗,呈現出來的那種體面及繁華,不愧是西西里的第一大城。然而,一旦拐進兩旁安靜的小街,再鑽入更深層的巷弄,你將看到另一番天地,尤其是走入像La Kalsa這個最古老的社區裡。



巴勒摩市民對觀光客其實很友善的。



古老的巴勒摩其實也很時尚的。



沿街不乏裝扮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精品店。

老社區的魅力無法擋

初到巴勒摩的時候曾經問過民宿主人Giovanni有關去何處晚餐等等的問題,他打開地圖建議我們到La Kalsa去走走,說那附近有不少價格平易近人的好餐廳。

老社區最大的特色就是巷道曲折擁擠,盤根錯節得像個大雜院,其中又零星夾雜著一些有趣的小工坊,鐵匠鋪、錫匠鋪、木匠鋪、家具店等。陽台上懸掛著一些盆栽,涼晒的衣服像萬國旗一般橫街懸掛在你的頭頂上。窄巷中還存在不少老舊傾頹的巴洛克府邸,從一道忘了關上的大門看進去,寬廣的中庭裡塞滿了停放的速克達和零亂堆放的木條板箱、或瓦楞紙箱等一些雜物,巷子口還有尚未被清除的垃圾飄出陣陣的異味。若有心,既使在幽暗的小巷裡也能有可觀的小發現:一道有細緻浮雕的大門,有著美麗窗櫺的一扇窗,一座供奉了鮮花的小神龕,甚至從一扇大宅敞開的窗戶,我瞥見了似昔日貴族豪宅的華麗,儘管已是陳舊褪色,但12世紀的時候想必也是光鮮亮麗。



走進小巷試試看…,應該不致於被黑手黨綁架吧!



一個人走進巷子裡,巷子越走越窄,心裡會有點毛毛的。



啊!不用擔心,陽台上一位早起的老太太正對著你揮手打招呼,大聲說:Buon giorno!



陽台上懸掛著一堆涼晒的衣服,這個家庭一定有一堆半大不小的小小孩。



叫人意想不到的停放腳踏車的方法,巴勒摩的庶民生活。



守著一家小店的老人。



巷子裡的一塊空地上,不少老人正忙著牌戲,這是打發午後閒暇最好的方法。

我就是這樣胡走亂竄,有一次,追隨著一群參加教堂婚禮的賓客來到一家教堂前的小廣場。抬頭看了店招牌,才發現自己已經站在Antica Focacceria di San Francesco這家在網路上或是旅遊指南上介紹甚多的餐廳前面。從此,每次在La Kalsa閒逛時總會繞到這家餐廳來坐一坐,吃一回令人回味無窮的巴勒摩小吃。



這是餐廳正前方的教堂Chiesa di San Francesco d’Assisi,餐廳是因為這座教堂而得名,卻遠比這教堂的名氣大。



我是無意間跟著參加婚禮的親友而走過來。



教堂中,婚禮正在進行。



這是 Antica Focacceria di San Francesco 這家餐廳的二樓。



由二樓窗台望出去,教堂前的廣場上餐廳的生意十分興隆。

巴勒摩小吃的總匯

這家百年以上的老店鋪自1834年就在此營生,堪稱巴勒摩最老的餐館之一。觀光客常因此慕名而來,其實它更是附近居民常來光顧的地方。它樓上的幾層和一般正式的餐廳無異,接受客人的點菜,但底層則專賣煮好、現成的快餐熟食,而且都以巴勒摩的傳統小吃為主,這才是我來的目的。

每次來的時候,裡面通常已經坐滿了用餐的客人,也總會有幾位客人心急地站在熱鍋前正等著他們所點的Pani cu’ la meusa。巴勒摩人喜歡Pani cu’ la meusa的程度就像美國人愛吃熱狗一般。


這家百年以上的老店鋪自1834年就在此營生,堪稱巴勒摩最老的餐館之一。



餐廳正中央是煎煮牛雜包的地方,一直都會有人在等待。



師傅的手正忙著。



牛雜包的長像。

在巴勒摩,這是一種非常有名氣,經濟又實惠的餐點或點心,不可錯失。Meusa是牛的脾臟,先經過水煮熟,再切成極薄極薄的片,並在熱鍋裡加進豬油嫩煎。要吃的時候,先將長得像漢堡的麵包focaccia內層塗上一層新鮮的麗口塔乳酪(ricotta),自鍋裡夾出一大坨的Meusa塞進focaccia,再灑上一大堆口味較重、略帶鹹味的caciocavallo起士(一種馬奶起司)即大功告成。看這長像,不妨就叫它作“牛雜包”吧!這時候,只見廚師熟練的攪拌熱鍋裡的Meusa,在鍋邊輕壓、濾油、再裝入像漢堡皮的focaccia裡,如此便完成了一份。廚師那一連串熟練、靈巧的手腕動作不禁使我想起曾在拿坡里(Napoli)見過的一位披薩師傅以及那柄在火爐爐口進進出出滾動如花的木頭長鏟。

我拿到了我的那一份,迫不及待的一口咬下,嗯~~~好吃得不得了。可能是因為我原本就喜歡吃那些美味的內臟,但我得趕緊找個地方坐下來因為油滋滋的汁液迫使我得不斷地吸吮我的手指頭,並且急著想找些祇巾擦拭一直流到下巴的油汁。

另外的同伴有人點了一份“Arancine”,直譯是“小橘子”的意思,但我想叫它“橘子飯糰”則更為傳神。這也是西西里人很喜歡的一種點心。從外觀上可分兩種,圓形如球者是將飯糰內包入番茄肉醬(Ragù),至於橢圓形者則是Mozzarella起士和火腿。將包了內餡的飯糰捏成丸狀,表皮再裹上一層麵粉,塗上原先調好的蛋汁,放入油鍋裡油炸,直到表皮金黃像一顆黃橙橙的橘子。米飯鬆Q好吃,加上帶了點鹹味的餡料,十分符合咱們台灣人的口味。



“橘子飯糰”加罐可口可樂,十分豋對。

這原本是巴勒摩人為了感念聖露西(Saint Lucy)而在她的紀念節日當天戒絕食用一切用麵粉所作成的食物,那幾乎是摒擋了所有日常的主食,這包括麵包、麵食(pasta)等,因此,取而代之的則是以米為主的燉飯(risotto)或者這被稱作“小橘子”的飯糰。

在菜檯上還有像“甜不辣”的蔬菜炸物Panelli、酸酸甜甜卻極其開胃的Caponata、像厚片披薩的sfincione,當然,還有許多品項是我們熟悉的披薩、義大利麵等等,這裡堪稱巴勒摩小吃的大總匯。

我邊吃邊抬頭張望,津津有味地欣賞著牆上所掛著的這家餐館泛黃的歷史照片:老東家在牆上還認真地關切著底下廚子們的作息;另一張照片裡,兩個兄弟把頭上的小禮帽悄皮的向後推戴,兩撇像是才漿過的八字鬍活潑生動的向上翹起,金質的懷錶鍊在他們微圓的肚子上閃閃發光;一位倚在收銀機旁的老婦人,是老東家的女兒?或是孫女?我已無法推想,但那雙銳利的眼神充分顯露出她那精明的生意本色,同時也看得出來她對這份家庭事業的驕傲和自信。我順便對照了一下,發現,照片中那些有著黑色鑄鐵的桌身、桌腳及覆上大理石桌面的餐桌至今還被繼續使用,而前廳中央的那具同樣也是由鑄鐵打造、周身鑲上黃銅裝飾的大爐灶,連同爐邊下方四周讓客人歇腳的圍欄也依舊閃閃發亮。只是桶裝瓦斯取代了原來以木頭當燃料的升火方式。



百年老店的大廳。



大廳牆上掛了許多風華不再的老照片,向客人訴說本店精彩的過去。

我先吃下一份“牛雜包”又要了個“橘子飯糰”,最後,我不得不再到櫃檯去買了一罐可口可樂,沒想到西式可樂加橘子飯團還真是絕配。這一餐小吃以及這家老店真叫人印象深刻。

出了店門,走回艾曼紐大道,朝四角廣場的方向散步回去,走著走著竟遇到路邊一攤賣牛雜包的推車。夜深了,此刻整條街人少車稀唯那攤子上的一盞燈泡是亮著的,在油鍋氤氳的熱氣中圍了一群夜歸的食客,都是等著吃牛雜包的。瞧這生意,證明了這牛雜包的確深受到巴勒摩市民的喜歡。


夜裡,在艾曼紐大道旁,這一攤手推車的牛雜包攤,每天一定在固定的地點出現。



既使是一個路邊手推車的攤販,這老板的衣著整齊,儼然像個飯店大廚。



在眾多的鏡頭前他從容不迫的展現他的手藝,他深知觀光客拍的照片將會是他的牛雜包最好的宣傳廣告。



自鍋裡夾出一大坨的Meusa塞進 focaccia,再灑上一大堆的馬奶起司就大功告成了。



再包上紙~~~



好了,來,小心燙嘴噢!



接著,又擁過來一堆客人,一堆熱情愛現的客人,這攤子可真熱鬧。


耍寶了,大方熱情的吃客。

到那裡吃得到好吃的呢?

巴勒摩(Palermo):Antica Focacceria di San Francesco
地址:Via A Paternostro 58
電話:091 32 02 64
Via A Paternostro是條很小的街,在遊客中心所拿到的簡易觀光地圖中恐怕找不到,不如先找到 San Francesco d’Assisi 教堂再說。要不然,先找到位在巴勒摩的艾曼紐大道(Corso Vittorio Emanuele)上的 Casa del Brodo 餐廳,兩者相距不遠。要找到它要費點勁,但很值得。

西西里狂想曲  購書資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k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