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浪漫」幾乎成了巴黎的代名詞,而貫穿市中心的塞納河則可謂是巴黎浪漫的根源。來到巴黎的人很少不站在橋上看著塞納河靜靜的、和緩的向西淌流而去;在塞納河的左岸找一處咖啡座跟著附會風雅一番也是初訪花都的人不想錯失的必要體驗。



巴黎聖母院無疑是西堤島上最具魅力的地方。

第一天當麗真和柏軒這對母子忙著去找尋精品outlet的時候,我卻獨自一人來到西堤島(Île de la Cité)。到這小島最重要的事當然是去瞻仰那久負盛名的巴黎聖母院 Cathédrale de Notre Dame。巴黎聖母院的魅力,不僅來自於它久遠的年代和它在建築史及法國歷史上的地位,也來自於它獨特不同凡響的經歷,至少,一部同名的小說就為它增色不少。我相信,對很多人而言對巴黎聖母院最初的印象是得自於雨果(Victor Hugo)那部以聖母院為場景的小說《鐘樓怪人,The Hunchback of Notre-Dame》。經過許多年之後,有幸者如我者,來到巴黎才有機會親眼目睹這座在心目中早己堆砌甚久的古老教堂。



西堤島位於巴黎的市中心,無形中聖母院也成了巴黎市的中心點,甚至是全法國的中心點。法國各地與巴黎市之間的距離全由這裡開始算起。在聖母院廣場上,地上有一塊圓形的黃銅牌匾標示著起點(零公里Kilomètre Zéro)。


許多來訪者會被巴黎聖母院所吸引全是因為讀過雨果(Victor Hugo)的小說而來的,然對我而言,還不只,還得加上一部同名且一樣膾炙人口的音樂劇(Musical)---《鐘樓怪人》。

西堤島位於巴黎的市中心,如此小巧的「河中之島」竟有九座橋樑和兩岸及一旁的聖路易島相連接。事實上當羅馬人征服巴黎盆地後最早建城的地區就是從西堤島開始的。別看它只是塞納河中的一個小島,在巴黎逐步成長為大都會的過程中,小小的西堤島始終是巴黎的政治、宗教中心。

我自左岸順著最接近聖母院的 Pont au Double 橋走上西堤島,沒多久這石砌的大教堂就在我的眼前。巴黎聖母院的歷史悠久,為早期歌德式的代表作,西元1163年由當時的巴黎主教戴蘇利(Maurice de Sully, bishop of Paris)的委託之下開始建造,直至 1345 年才大功告成。因前前後後歷經近兩世紀的時間,無可避免地像世界上其它大型建築一樣,受到歷任主事者及建築師不同的品味取向之下,在歌德式裡還摻雜了希臘、羅馬、文藝復興等各時期的建築風格。

巴黎的歷史和聖母院密不可分,聖母院建成之後除了是市民每天祈禱彌撒的場所之外,也是歷代國王加冕、皇室婚禮、葬禮的場地;十字軍東征時期更是許多貴族、騎士、士兵出征前的祈禱之處;在法國大革命時期,憤怒的暴民們曾誤會教堂正西面大花窗下的國王拱廊(Galerie des Rois)裡的諸王雕像是歷代法國國王,而慘遭毀壞,偌大的教堂更成為不再崇敬神的理性之殿;然而沒過多久,那位不可一世的拿破崙(1804.12.02)就在此地自行加冕為皇,號稱拿破崙一世。

但由於長期的疏於照顧、蓄意破壞、任意地添枝加葉又歷經宗教戰爭等等的破壞,聖母院受損嚴重,在19世紀初甚至一度瀕臨要被拆毀的命運。幸好,大文豪雨果的小說《鐘樓怪人》對法國人的影響力這時候發揮了作用,在雨果本人及社會精英的號召下掀起一股要求重新審視中世紀,尤其是哥德時期建築價值的風潮,使得社會各界極力要求政府整治聖母院,並將聖母院帶回昔日歌德式的原貌。整個整修工程自1845 年開始,至1864 年完工,聖母院這時候才恢復中世紀的舊觀,也就是今日所我們看到的模樣。

來到廣場前,聖母院巍然矗立於眼前,簡單、均勻、對稱和諧是我的第一印象,白色的灰石在近午的陽光下鮮亮耀眼,我立刻被教堂正面三座大門以及牆面上無數精緻的雕刻所吸。儘管等待入門參觀的人龍長得嚇人,但我並不急迫,反而在人群中游走、找尋好角度來好好地觀賞這十三世紀雕刻藝術的傑作。

國王拱廊之下就是著名的三座大門,由左向右,分別為《聖母門》(Portail de la Vierge),正中間也是三者中之最高大的《最後審判門》(Portail du Jugement Dernier),以及《聖安娜門》(Portail Sainte-Anne)。大門上內縮的拱圈及門楣上繁復的石雕擔起了教化的作用,是為了當時不識字的信徒來講述聖經故事及聖徒的一生。



正西面,共有三個大門,最左邊(北側)的是「聖母門」(Portail de la Vierge),上面雕刻聖母及聖嬰,四周被聖徒及國王所圍繞,雕工精細,格調雄渾,居三門之冠。



正中間的是「最後的審判」,雕刻強有力地表現了耶穌基督在「世界末日」審判每個人命運的嚴峻場面。



耶穌基督雕像下的橫幅裡,一邊看得出來是由天使領隊,眾人顯現「靈魂得救」後升入天堂的喜悅。



橫幅的另一邊則是由魔鬼串綁之下「不得超度」地被打入地獄的慘景。



基督的12使徒之六。



三個拱門的上方有28位猶太君王的雕像(Statues of 28 Kings of Israel previous to Jesus Christ),排列成一行,人們稱之為「國王長廊」(Galerie des Rois),再上方是正面(西面)的玫瑰花窗(Rosace d’ouest)。



玫瑰花窗前是聖母抱著聖嬰,有兩位天使左右護衛著。

聖母院正西面上的玫瑰花窗,直徑達9.6公尺,但在這三座大門的光彩之下竟相形黯然失色。我再仔細端詳,啊!這花窗之上原來有個聖母與聖子的雕像,“聖母懷抱聖子”使得這古老嚴峻的宗教殿堂更加顯現出人性慈悲的光輝。當我的雙眼貪婪的搜尋這繁複多趣的拱圈、門楣、長窗、山牆之時,我的心底卻幽幽地浮出另一幅巴黎聖母院的畫面:那是來自於一部同名且一樣膾炙人口的音樂劇(Musical)--- 2005年在台北演出的《鐘樓怪人》。我心裡頭默默地啍著該音樂劇第一幕的序曲:

…大教堂的時代已然來臨
世界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
人類企圖攀及星星的高度
在彩色玻璃或石塊上
鏤刻下自己的事蹟…

凝視眼前這莊嚴美麗的大教堂,雨果書裡頭的人物,呀!更確切一點應該是音樂劇裡的艾絲梅拉達 Esméralda、加西莫多 Quasimodo、葛林果 Gringoire 等人舞動的身影,突然之間躍入我的腦海之中。

教堂內廂:

隨著人龍步入廂堂。聖母院的內殿有128公尺之深,除了有寬大的側廊和深廣的祭壇之外,從內部高聳的石柱及龐大的體積,令人很容易感受到那股彷彿可以直達天廳的雄偉氣勢;安祥、寧靜卻又擁有強大的震懾力量,直叫我啞口無言,卑微的心感動不已。那些如萬花筒般充滿靈妙光影的彩色玻璃花窗、巨大的中世紀幽暗厚重的油畫、小禮拜堂裡各個活靈活現的石雕都是在述說著聖經的故事或聖人的神跡。



教堂內,高大、尖聳,令人心生卑微及感動,許多八在祭壇前點燃一枝蠟燭,然後靜靜的坐下,在這樣一個特殊的空間裡,全然地進入宗教的氛圍裡。



歌德式教堂就是要來訪的教徒去感受那股直達天廳的雄偉氣勢,彷彿可以直接和上帝對話。



聖女貞德,旁邊立了一個解說牌,其上是這麼寫著:St. Joan of Arc(1412 ~ 1431),生於洛林(Lorraine),以異端及巫婆的罪名被活活燒死在魯昂(Rouen)。是本主教座堂決定恢復她的名聲。原來500年之後,提議平反貞德的是巴黎聖母院。



聖母院最東端的祭壇。



教堂祭壇後方的「聖母哀子像」Pieta,為庫斯杜 Nicolas Coustou的作品。

看完了內堂,便疾疾地走到教堂外右側,去排隊登上那兩座高達69公尺的鐘塔。鐘塔上的那口大銅鐘和猙獰古怪的筧嘴怪獸(gargoyles),透過雨果的小說的渲染之下,在世人的心目中早已不朽。到了聖母院這兩樣東西豈可輕易錯失。

筧嘴怪獸(gargoyles):

鐘樓上可供參觀者行走的空間十分狹窄,踏出上百階的旋轉石梯迎面而來的即是那些不聲不響的怪獸。這些石獸長相各異,在塔頂上各據一方,或蹲、或立,但無一例外,各個長相皆猙獰恐怖。它們似乎都受到某種魔法的詛咒迫使它們白天得安靜如石像,等到陽光逝去、夜幕低垂、遊客盡皆散去之際,魔法才會解除,而這些神秘的怪物才各自甦醒,一隻隻變成了護衛教堂聖殿的守衛者。在夜裡,它們飛翔、遊走於斑駁的塔影之間。



來到塔頂,除了幾座教堂的尖塔之外,最引人入勝的就是那些古怪的覓嘴怪獸群雕了。



在這個角落,有一隻鷹及一隻飛虎。



睜大著眼睛,虎視眈眈地凝視下方,它到底在警戒什麼?



張口吐舌的火龍,站在高處戒備,彷彿是巴黎市的守護者。



歌德式教堂上的筧嘴怪獸(gargoyles)有些真的具有排水功能,但有的僅是裝飾,增添趣味而已。但《鐘樓怪人》這齣戲裡若少了這些陰森恐怖的筧嘴怪獸,必定遜色不少。



這隻有著雙翅的怪物挺有趣,托著腮,好像正在思考深奧的哲學難題。

加西莫多的銅鐘

在音樂劇中,駝背、耳聾又醜陋的加西莫多在教堂裡擔任敲鐘人。有無數個夜晚,加西莫多在無人的鐘塔裡,獨自擺盪於鐘擺與繩索之間,以近似嘶吼的歌聲傾吐心中對艾絲梅拉達無限的愛意。開放展示的 Bourdon Bell, Emmanuel,最大的一口鐘座落於南塔,總重量13公噸,每個整點敲響一次。



南塔的Bourdon Bell, Emmanuel,是聖母院最大的一口鐘:銅鐘總重13公噸,鐵鑄的舌鐸有474公斤重,鐘的下緣直徑則是2.61公尺。
 



要敲響巴黎聖母院雙塔的五口鐘,最初需要16位壯丁來操作複雜的繩索系統,如今則交由一套電腦系統來處理了。

塔頂關閉的時間快到了,但我始終沒有聽到那會衝撞心靈的鐘聲,臨下塔前心中仍有所懸念,我不捨地四下追尋,找尋加西莫多和艾絲梅拉達的身影,但耳邊只有頻頻催促我離去的聲音。



廣場上的查理曼大帝的雕像,中古世紀騎士的打扮,使我想到了電影魔戒裡洛汗武士。



自塔頂下來,離開聖母院之時,正值傍晚,夕陽把巴黎聖母院染黃染紅,另有一番滋味。


附註:音樂劇「鐘樓怪人」第一幕.序曲:大教堂的時代  Le temps des cathedral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24vaxNH91w&feature=player_embedded

(舞台上可以看到以鐘塔上的筧嘴怪獸gargoyles作為舞台的佈景)

大教堂的時代歌詞  (by 葛林果)

這是發生在這裡的故事
美麗的巴黎還在信仰的時代
時值一四八二年
敘述愛與慾望的故事

我們這些無名藝術家
運用意象和詩韻
試著賦予它生命
獻給諸位及未來的世紀
大教堂的時代已然來臨
世界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
人類企圖攀及星星的高度
在彩色玻璃或石塊上
鏤刻下自己的事蹟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
一世紀接一世紀,愛從未消逝
人類眼看親手造的塔越升越高
詩人和吟遊歌手唱著愛曲情歌
許諾要帶給所有人類
一個更好的明天

大教堂的時代已然來臨
世界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
人類企圖攀及星星的高度
在彩色玻璃或石塊上
鏤刻下自己的事蹟

大教堂的時代已然來臨
世界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
人類企圖攀及星星的高度
在彩色玻璃或石塊上
鏤刻下自己的事蹟

信仰的時代己成雲煙
野蠻人群集在各個城門
異教徒和破壞者紛紛湧進
世界臨近末日
預言了西元兩千年的今日
預言了西元兩千年的今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k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