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別於第一次由軍方主導的金門戰鬥營,當時所看到的、接觸到的都與軍事陣地和戰地史蹟有關,之後,因公而來金門的那幾回,我的活動範圍又僅限往來於機場、分公司、車站和飯店之間可說是乏善可陳。但這次不同,不但有足夠的時間又有在地人為我策劃、帶路、導覽的優勢讓我有機會深入金門,不單是走在熱鬧的商店街上更有機會走入巷弄裡,真正地觸踫到金門的內在和傳統。


此為瓊林風獅爺。風獅爺,可以說是最具金門地方特色的表徵。


記得大魏過去曾因職場上的不順遂而失意,朋友們就提議她不如回鄉開民宿去,若果真如此,那她就會是個「金門女老板」,我們就打趣地建議就將民宿命名為「風獅婆」好了。島上居民長久以來受苦於天災、風患、瘴癘之氣及各種鬼怪傳說而心神不寧,因此有人以石頭刻成雄壯威武的獅子,以百獸之王張開大口,吞食風沙鬼怪,趨邪趕災、安定四方,逐漸就演變成聚落的守護神。

金門風獅爺的造型有三:「文風獅」手持朱筆、帥印,獅唇輕啟,表示文人能言善道、辯才無礙;「武風獅」持刀劍或令旗,張牙怒目或抿嘴不苟言笑,一派武將威赫神情;「財風獅」則拎著銅錢,意味著福星高照、招財進寶。依此,前圖繫著鈴鐺、綁著紅披風的瓊林風獅爺可以分辨得出其應為「武風獅」了。金門的百姓也習慣對風獅許願,若心願實現的話就在風獅身上掛上一件披風以示還願,披風愈多的獅像就表示祂愈具威信、愈加靈驗。


這座位在尚義機場大門出口前的就當屬「財風獅」了。


這是一塊隱藏在巷弄裡的「風制石」。它就在「邱良功母節孝坊」的附近,大魏家走出來沒多遠的地方。從這石樁上的題字來看又再一次驗證了「風患」在金門為禍之烈。由於聚落的發展,現在它所在的位置已經不太感覺到有太強的風力,但這塊石塊定立在丁字路口上似乎更改了它原本的功能,如今它似乎當起了行路安全的守護者。



金門所有的一切傳統都和大陸有分割不開的地緣關係。當地的百姓,若是自家房子正當路衝,定會在牆角面對道路的地方設立「石敢當」並加以祭祀,他們相信這樣才能夠鎮邪去災,保祐運道順蜴。這座位在北山古洋樓附近的一座泰山石敢當,碑額上還有獅首的浮雕。


牧馬侯祠

金門遠比台灣開化得早。早在唐朝時,金門因水草豐美被選為牧養兵馬之處,西元804年(唐德宗貞元年間)牧馬監陳淵被指派率領12姓墾民渡海到金門養馬墾荒,所以陳淵被金門人尊稱為「開浯恩主公」,如今牧馬侯祠是金門最重要的寺廟之一,大魏強調:「這座廟我們從小拜到大,一般觀光客是不會被帶到這裡來的!」


牧馬侯祠位在金城鎮庵前。


廟樑上有胡璉將軍題字的匾額,聽大魏說胡璉在金門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也不亞於坐在高堂上的恩主公陳淵。



大魏正為同行的Tina和Diana介紹此廟的歷史。



據說陳淵不但會養馬而且善於馴馬,會教馬兒認旗排隊。賣馬時,陳淵會以買十送一的噱頭吸引顧客,但有趣是贈送的那一隻不是帶不走就是帶回去後半夜會自己跑回來,令人嘖嘖稱奇。



香案的一角和背後精美的木雕,廟裡的陳設莊嚴肅穆之中又透出微些的富麗堂皇。



陳淵去世後金門人建祠祭祠他,相傳他曾數次顯靈擊退過倭寇,所以元順帝時策封其為「福佑聖侯」。



大魏特別指給我們看廟牆上這張非常特別的「剪刀符」。這張符紙之上有二支剪刀,剪刀的開口向下,旁有一瓶,瓶上有個圓球,其四周有黑色紙包著。大魏為我們解碼,她說:這「剪刀符」上有二支剪刀、瓶子及圓球,其意為「家家平安團圓」之意。(同閩南語發音)


不一樣的金門

或許是因為國共戰爭期間所留下的戰地史跡的光環太過彰顯,過去我總是忽略了金門原本昌盛的文史成就,所幸這一次,在大魏的引領下,我開了眼界。

金門,這樣一塊孤懸海峽兩岸的邊陲小島,土地面積僅僅150平方公里,島民人數差不多5萬人之譜,猜猜看,歷代金門共出了幾位進士?一共44位!堪稱中國「單位地區」內最多進士、舉人之地,還不只如此,光在明清兩朝還出了12位的金門籍武將。真是不能小看金門!


這裡是瓊林的蔡氏祠堂,祠堂裡懸掛許多進士匾。瓊林即是一個學風鼎盛的村落,前前後後出過六位進士、七位舉人、六名武將、十五位貢生。令人咋舌!



瓊林這地方原本名叫「平林」,由於當地人才輩出,科甲和仕途上都有輝煌的成就,明熹宗特別為此御賜里名為「瓊林」。



簡介上說:「浯江書院為昔日金門四大書院中碩果僅存的一座」天呀,小小的金門竟有四座書院,難怪文風如此鼎盛。朱子祠座落在書院的後進。朱熹曾在宋高宗紹興23年(1153)任同安縣主簿,曾一度視學金門,對金門的文風有深遠影響。大門上方所懸的「朱子祠」三字是國學大師錢穆所題。


我所看到的聚落及古厝

在各地參觀的時候我對金門的傳統聚落情有獨鍾,常常流連忘返,被同伴一催再催才捨得離開。我深深覺得這些紅瓦石牆、古意盎然的閩南式傳統建築,精緻細膩,樸拙之中又兼具巧意,是金門最寶貴的文化寶藏。

屋頂的形式

金門的傳統民居,一般人稱為「金門古厝」,其屋頂的形式有圓有尖:


馬背脊,圓背,屋脊兩端不起翹,形成拱起如馬背一般的圓形山牆。(攝於珠山聚落



也是一個馬背脊的屋頂。(攝於金城後浦巷子裡)



這是燕尾脊,翹脊,屋脊兩端彎曲翹起上揚,尾端分叉成兩二支如燕尾。(攝於榕園)



前面的屬馬背脊,後面的則屬燕尾脊。



一般而言,一般百姓家是用馬背的形式,燕尾則代表尊貴的身份而用於宗祠、官宦、功名及第人家,但宗祠、廟宇又擔心翹起的尾脊會沖犯民宅,因此有的會在外頭再加一層馬背脊,形成另一種特殊的屋頂造形。(攝於牧馬侯祠)


牆的砌法

我同時也注意到古厝的牆面存在許多不同的砌法,而形成了不同的紋理,也成了攝影的好題材。


這種磚疊法在台灣也很普遍,即所謂「平砌磚(或石)牆」(指照片中的最靠左的那個牆柱),但難得的是那磚面上黑色的條紋,這是由於在地金門窯燒時磚磈相疊的結果。(攝於瓊林聚落)



這種的叫「斗子砌磚牆」,Diana攝於珠山聚落。



這是「亂石砌牆」,柏軒攝於榕園裡的慰廬牆前,他一副好像站在耶路撒冷的「哭牆」前。



另一種叫「人字砌石牆」。(攝於北山聚落)



這一種則沒出現在文獻裡,不知是屬什麼砌法,但也很漂亮,我喜歡這種石、磚混合的紋理和顏色。(攝於瓊林聚落)


古厝的門扇

我見到廟宇、古厝的門扇像是著了魔一般地著迷,喜歡它的古樸、簡單、飽滿的紅黑色、強烈的反差!


國家公園對各聚落民宿古厝的門板的大小規格、漆的顏色都有所規定,不可亂來。(攝於水頭聚落)



簡單的幾何圖形、強烈的色彩,令人目不轉睛。(攝於水頭聚落,小倆口民宿)




這一對門上有說不完的福氣。(攝於瓊林聚落)



門環上有個八卦,八卦上再添個「囍」字,好有古意。(攝於珠山聚落)



一塊蒼老圓潤的泉州白石擱置在色澤渾厚的木門前當作門擋,深沉而穩當。(攝於珠山聚落,來喜樓內)



一扇看來長年都沒上漆的門,也挺有味的。(攝於陳詩吟洋樓旁民宅)



一扇已被遺棄在花園一角的門。(攝於珠山聚落)



總兵署大門上的一對門環。



金城鎮的後浦許氏家廟。



莒光樓的一扇門,瞧那斑駁的紅漆。


金門的風景、名勝當然不止這些,請繼續往下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k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